心理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咨询 -> 心理案例 -> 正文

疑病性神经症认知行为治疗操作性行为疗法

来源: 时间:2017年08月31日 作者: 点击:

疑病性神经症认知行为治疗操作性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21 ,大学三年级学生、独生子。该生自幼体弱,父母对其非常娇惯、溺爱。7岁上学,学习成绩好。到中学身体逐渐健壮,但已养成不良性格,过份关注身体状况、敏感、多疑、固执、自我中心和自怜。高二时父亲不幸患肝癌去世,伤心致极。在考入大体检时,内科医生自言自语说了声肝脏有点大,当时即紧张、害怕,出了校医院,到另一家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说其肝脏大小属正常范围,但仍不放心,坚持要求作了肝脏B,肝功能等项检查均无阳性发现。此后,却出现右上腹肝区隐隐作痛,且逐渐加重,食欲不振、两腿发软、头昏脑胀、失眠,怀疑自己患有肝病,又曾多次到多家医院检查,B 超、肝功、乙肝、丙肝、不计其数,连肝脏CT 也做过均属正常,对症治疗无效。想起父亲患肝癌去世,就怀疑自己也患了肝癌,更加恐惧、紧张、焦虑、精神萎糜不振、人渐消瘦,明显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自感走投无路,面临休学。前来咨询,要求帮助。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1、主诉:认为自己肝脏有肝癌,且常常隐隐作痛,恐惧、紧张、焦虑、精神萎糜不振、人渐消瘦,明显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自感走投无路。

2、个人陈述: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身体很好,热爱运动,各项运动都比同伴强。可是进入大学的第一次体检,却检查出我肝脏有问题。我当时就知道我可能完了,我知道有些疾病是会遗传的,我爸爸就是肝癌去世的,这很可能不是一种巧合。我想知道我到底是不是肝癌,医院都说我刚脏正常。我想也许是现在的医学还查不出来吧,或者我的病还没发展到可以检查出来的地步吧!后来,我的肝脏开始隐隐作痛,我整天生活在恐惧中,真担心哪天真的会像爸爸一样死去。学习也难以继续,整个人整天浑浑噩噩。3、观察和他人反映:来访者意识清,自行陈述,自知力完整,主动求治。焦虑不安,同时有点自我中心,观念固执。有时一言不发,但讲到自己的病症时则绘声绘色,十分生动。据了解,患者小时父母十分宠爱,因此人际交往时往往自我中心,且十分自负,认定的事情轻易不会改变。

三、测验与诊断

1、心理测验:

MMPI 检查结果: L T 50 F T 58 K T 52 HS T 70 D T 68 Hy T 71Pd T 52 Mf T 50 Pa T54 Pt T 60 Sc T 54 Ma T 48 Si T 60

MMPI 剖析图分析,该生测图显示1 2 3 T 分显著超出常态,符合疑病性神经症测图模式。症状自评( SCL290) 测查结果提示:该生存在有躯体化症状,焦虑情绪及偏执倾向等心理问题。

2、诊断:疑病性神经症。

3、诊断依据:

1)按照正常与异常三项原则分析:其主观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个性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排除精神病性疾病。

2)根据既往病史,且该患者症状经各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该患者存在变形的内心冲突,表现为对患肝癌的过分担心和怀疑。

4)根据神经症的简易评定法,该求助者病程一年以上,3;精神痛苦无法自行缓解,2;无法正常学习,社会受损程度,3分。总分七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

5)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疑病性观念,对身体过于敏感,反复求医,不相信诊断结果。符合疑病性神经症的诊断要点,初步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

4、鉴别诊断:

1)与疑病妄想相鉴别:该求助者认为自己患有肝癌,但主要是怀疑,因此可排除疑病妄想。

2)与广泛性焦虑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表现出焦虑情绪,但焦虑有具体内容,不是无名焦虑,可排除广泛性焦虑。

3)与恐怖性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对肝癌存在担心和害怕,但这种担心和害怕是指向未来的,并不是现在已经患有肝癌,所以这种担心和害怕是焦虑而不具备恐怖的特点,可排除恐怖性神经症。

4)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有情绪低落的症状,但是继发性于疑病性观念,并非主导症状,可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四、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改善不合理认知观念,减轻焦虑情绪,减少心身症状,能够正常参加学习。

2、远期目标: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疑病倾向和内感性不适基本消失。

五、咨询方案:

1、方法:认知疗法和操作性行为疗法。

2、原理:认知疗法原理:贝克认为,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对自动化思维中的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内省或过分按规则行事,都会产生认知歪曲,进而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来访者对学习问题和高考存在灾难化过度概括极端思维等歪曲认知,考不上就成了一个废人了原来不如我的人都要超过我了学习、考大学是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等。正是此类不良认知导致了焦虑情绪及心身反应。因此,通过识别自动性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逐步改变其不良的认知结构。并鼓励其参加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通过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不断实践(行为矫正)检验和巩固新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重建而最终解决其心理问题。

操作性行为疗法原理:行为疗法是针对特殊的问题行为(变态行为),运用能提高目标行为的发生率或降低问题行为发生率的种种行为技巧从而达到矫正问题行为的一种心理辅导技能。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许多适应不良的行为,包括许多行为症状,都是后天习得的结果。既然适应不良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那么,同样通过学习的方法,也能减轻或消除这些行为,并形成新的、合乎要求的行为。行为疗法所依据的学习理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

3、双方责任与义务:

1)来访者: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配合咨询师按商定时间进行咨询;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每次咨询后,结合咨询内容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进行总结,下次带给咨询师;按规定缴费。

2)咨询师:按照约定提供咨询;对来访者的一切资料和信息进行保密。遵守咨询师的行业行为规范,尊重求助者,对求助者给予正确适当的咨询。